日本古都城巡礼,在千年古都平安京之前


直到西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以前,在日本关西的土地上实则散落着前几个世纪的大和王朝的国都。
因为居住在日本关西,除了完成平安京遗址的考察以外 (参照:eth钱包官网下载

时间要先跳跃80年来到奈良时代,圣武天皇时期,大和王朝再次面临迁都抉择,这回想离开的都城是奈良的平城京,西元726年,圣武天皇指示在难波创建副都,作为皇室在平城京以外的根据地,西元744年,圣武天皇下诏宣布迁都,为大和王朝再次入主难波京,然而,据传闻在下诏迁都难波之前,圣武天皇又考虑在甲贺地区兴建第三座首都,即紫香乐宫的想法,有一派的说法是圣武天皇与元正上皇间的矛盾,因此让圣武天皇在还未进入难波宫时便萌生起再次迁都的打算,也有一派说法是,圣武天皇最初便属意紫香乐宫的迁都案,难波迁都只是一个暂时的计划。

难波宫迁都计划才实行一年,西元745年,圣武天皇再下诏迁都紫香乐宫,不过邻近的两个迁都案,导致臣民的反对,再加上当时灾难与地震造成国家严重的损害,圣武天皇因而决议放弃迁都计划,将首都迁回平城京,结束了数年大量耗费人力物力的闹剧。


【难波宫迹】后期难波宫大极殿遗址,远方是大阪NHK大楼。

『大津京』(667年 – 672年)

大津位于京都北侧的滋贺县,为滋贺的县厅所在地,大津在历史上没有武家城池的存在,却能够作为滋贺县首府,一般的说法是它离京阪神都市圈非常接近,所以被设立为县政中心,然而我的猜想是大津在滋贺县的各大城市当中,具有绝佳的历史地位,因而理所当然被冠上滋贺县首府的殊荣,毕竟这里可是日本少数可以被称做「京」的城市。


【近江大津宫遗址】人称志贺皇宫

故事回到前期难波宫之后的齐明天皇,原本的皇极天皇在飞鸟冈本宫再次即位,大和王朝的首都从难波再次搬回飞鸟,这是西元655年的事,西元660年,在日本对岸的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南方的百济与高句丽联合攻打北方的新罗,引起唐朝的军队插手朝鲜半岛的战争,最终唐朝协助新罗攻克百济,为使百济得以振作,大和王朝将当时被俘虏在朝廷作为人质的百济王子送返百济,期望做为百济振作的复活石,重建百济以对抗唐军,日本也同时派兵增援百济,为此齐明天皇领着当时的皇储中大兄皇子前往九州地区,坐镇朝鲜战争的前线,然而齐明天皇却于隔年驾崩。

中大兄皇子于是接任了大和王朝的继任君主,成为「天智天皇」,而百济面对唐军大败,最终遭到消灭,日本也只得趋于唐朝帝国之下,派遣唐使到唐朝朝贡。有感于唐朝大军不知何时会进犯飞鸟京,而飞鸟京的地势不易镇守,有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隐患,于是天智天皇于667年下令迁都,地点击在琵琶湖的西岸,具有天然屏障的大津作为首都。这次的迁都引来了居民的不满,因此在刚迁都之际大津宫殿经常会遭遇民众放火,时常有火灾发生。

这次的大津京迁都在五年后即告终,西元671年,天智天皇驾崩,继任者传给其子大友皇子,遂引发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的不满,原因是大海人皇子实际上是当时的皇储,近江朝廷不顾规矩强行拥立大友皇子,导致了大海人皇子的造反,史称「壬申之乱」,这场战争最终由大海人皇子胜出,大海人皇子即位成为「天武天皇」,即位后首要任务便是将国都迁回熟悉的飞鸟京,五年的大津京迁都闹剧在此告一个段落。


【近江大津宫遗址】锦织町遗迹

大津京在日本书纪里有几大称呼「大津宫」「志贺之都」「水海大津宫」等,在桓武天皇以后,此地便以大津称呼。
西元1974年,在大津市的锦织1丁目发现了几处宫门的列柱和文物出土,于是考古团队便对周边民宅区域展开了调查,最终确定了大津皇宫的位置,包含回廊和朝堂院,规模看起来像是缩小版的前期难波宫。


【近江大津宫遗址】锦织町遗迹

『藤原京』(694年 – 701年)

藤原京是大和王朝首次以唐朝的风格建造国都的样貌,具有整齐划一规格的条坊制,后面的平城京,平安京,其都市计划的滥觞都是来自藤原京。
藤原京位于奈良橿原市,离飞鸟京距离并不算远,这次的迁都是发生在西元694年,由持统天皇下诏进行迁都。这次的迁都让大和王朝的规格跃升了一个层次,自此之后,历代天皇再也没有返回飞鸟古京,藤原京成为了日本皇室向北开拓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跳板。


【藤原宫遗址】

自天武天皇时代开始,天皇家便有寻找新城以建设国都的计划,这个条坊式的计划其实来自于前任天智天皇任内,但地点的选定是从天武天皇时期开始开展,并且开始进行新都建设,在690年,天武天皇过世,其皇后作为它的继任者,即位成为「持统天皇」。持统天皇接续天武天皇的任务,在694年将新京藤原宫建设完成,于是大和王朝从此年开始迁入具当代规模的新宫,开启了条坊式宫城时代直至平安时期结束。


【藤原宫遗址】宫殿假想的列柱

藤原京的考据在1990年代完成,根据考察结果,它是一座东西与南北向各超过5km的城市,以其面积25平方公里,超过平城京的24,与平安京的23平方公里,是大和王朝首都当中最雄伟的一座,而藤原京的设计也与我们看到的平安京和平城京那种几乎仿照唐朝长安城设计的形式不同,在长安城的设计当中,从入城的中央大道开始走到尽头,才会看到帝王所在的宫殿与行政机关,而藤原京的设计刻意与唐朝抗衡,以《周礼》冬官考工记为参考,设计出一个最理想的,皇城位于城内正中央处的王朝首都。


【藤原宫遗址】

基于想摆脱邻近地区飞鸟京氏族的影响,以及皇城的交通与运输方便为考量,西元708年,元明天皇年间再次发出迁都诏书,这次的迁都地点是北方的奈良盆地,于是711年,大和王朝的都城来到平城京,这时的平城京已是颇具规模,以完全模仿唐朝长安城所建造出来的实验性都市,在平城迁都之际,藤原京许多建筑工事都仍然在进行,然而也因为突来的迁都而只得作罢,隔年的712年,一场大火将藤原京烧个精光,这个日本历史上最宏伟的都城也就此化作一片焦土。

『平城京』(710年-740年 / 745年-784年)

西元711年,日本皇室再次迁都,这一次的奠都到下一回的迁都,基本上经历了将近百年,因此这段时期被看作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独立的时代,继飞鸟时代以后,日本进入了奈良时代,或者称作平城时代。从名称上就可以知道,这回选定的国都,是一个你我都熟悉的日本城市:奈良。在这个风水极佳的奈良盆地上头,元明天皇下令营建新都,这次的都城完全仿照唐朝的格局,以城市尾端的内里作为天皇与行政中枢的所在地,往南开辟一条宏伟的中央大道「朱雀大路」,将都城分为西侧的右京,以及东侧的右左京,左京又比右京多突出的一个区块,直接链接到若草山一侧,观光客特别喜爱的东大寺,这座都城,名字叫作「平城」。


【平城宫迹】

在现今奈良市北侧,平城宫迹遗址的周边,有依照原本的形式建起来的「朱雀门」以及「大极殿」两座建筑,朱雀门是由朱雀大路进入内里所必须经过的宫门,而大极殿则是天皇行政的最高建筑。在「鹿男与美丽的奈良」日剧当中,当近铁列车行经奈良时,映入眼帘的就是代表平城京的朱雀门。整个平城京的形式和我们所熟知的平安京-京都,是采用类似的配置,朱雀大路向南延伸至都城的入口-罗城门。而比较不同的是,平安京的规划相较平城京右更为整齐对称,在罗城门的入口两侧,还有两座镇守京都的东寺与西寺。


【平城宫迹】大极殿迹

虽说平城京作为日本皇室历史当中第二次经历的辉煌时期,但平城京却也不是一个被连贯使用的首都,这导致平城宫迹遗址上其实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的「大极殿」,我们都知道大极殿代表日本天皇最高决策中枢,类似北京紫禁城当中的太和殿,然而会出现过两次的大极殿,即代表平城京曾经经历过两次不连续的政权。西元711年,元明天皇宣布迁都平城,所兴建的大极殿,就位在我们现在在遗址看到的这座重建大极殿的位置上头,这是「第一次大极殿」。

西元740年,圣武天皇为了改革国家,决议进行迁都,于是经历过多次的三心二意,国都由恭仁京,难波京,紫香乐京再迁回平城京,回到平城京时已经是5年后的事,因为平城京的许多建材都在迁都时被搬走,当圣武天皇回到平城京时,只得另建新的大极殿,新的大极殿位置在第一次大极殿的东侧,里内里南侧的地方,这个大极殿被称作「第二次大极殿」。


【平城宫迹】大极殿迹

西元784年,日本天皇世家中最重要的一位,桓武天皇宣布迁都,这次的迁都,天皇家就再也没有回到平城京,也在这一年,大约70年左右的日本奈良时代告终,紧接要迎来的,是日本皇室最宏伟,且造就千年古都的平安时代。

『恭仁京』(740年-743年)

西元740年,九州太宰府地区藤原氏以清君侧之名起义,爆发藤原广嗣之乱,目的是要削弱围绕在天皇周边,橘诸兄统治集团的势力,奈良朝廷派军前往九州平乱,并且获得成功,然而事件过后也导致橘诸兄在朝廷的势力渐弱,取而代之的是朝廷里头藤原氏的势力崛起。有鉴于此,当时任职左大臣的橘诸兄便建议圣武天皇迁都,当时选定的地点位在现由京都府所管辖的相乐一带,在古时称作山城国。西元741年,新都规划完成,动工仪式开始,新都的名称为「大养德恭仁大宫」,后称「恭仁京」。西元741年,圣武天皇随着大极殿的兴建,进入了恭仁京,在往后的两年多,恭仁京成为皇室的决策中心。


【恭仁京迹】大极殿迹

除了藤原广嗣之乱,平城京前期的地震,天花流行等问题,也影响了大和王朝的政局,这也加强了圣武天皇想迁离平城京的决心。作为新都的恭仁京在作为国都享有安全上的优势,其三面环山的地形,在万叶集里头有着「 今造る久迩の都は山川のさやけき见ればうべ知らすらし 」的歌咏,以表达对于恭仁京之美的赞叹。


【恭仁京迹】山城国分寺迹

圣武天皇来到恭仁京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强化国家政策,并且保障国家的财政安定,于是在宫仁京的期间,圣武天皇颁布了两座重要的法律「三世一身法」以及「垦田永年私财法」,在平城时代,人们的私有土地通常只能持有三代,三代以后,土地将收归国有,而圣武天皇的制度,让人们可以永久取得土地的产权,这样的政策提升了农业的产值,也鼓励人们向外开垦。同时为了保全国家免受灾难的侵袭,圣武天皇也宣布要强化佛教来镇守国门,「国分寺创建之诏」「大佛造立之诏」,主力要打造恭仁京成为神佛保护的国家首都。


【恭仁京迹】

可惜的是,恭仁京国分寺等建设持续到743年,却没有得到天皇连贯的政策支持,天皇在相乐的东侧,一处被称作信乐的区域,运行了「大佛造立之诏」,建造大佛的地方,就是后来圣武天皇特别青睐,转而迁都的紫香乐京,这项决策也导致了恭仁京国都建设的终止。西元744年,天皇转移居所到紫香乐京,并且命大臣留任紫香乐,自行前往大阪重建难波京,即上述所描述的第二次难波宫,西元745年,天皇本欲转移阵地回到紫香乐,但因东海地区发生地震,以及居民对于频繁迁都的大力反对,最终选择返回平城京,短暂的恭仁京,难波京以及紫香乐京计划在五年内相继告终。


【恭仁京迹】山背国分寺旧址

最初恭仁京建设时,其大极殿的建材是从平城京的大极殿拆解过来,然而当圣武天皇在743年离开恭仁京时,并没有要求将大极殿迁建,于是在天皇家回到平城京后,西元748年,原本的大极殿建筑物被依照过去天皇诏书「国分寺创建之诏」,改建为山背国分寺,山背国分寺一直持续到室町时代,最后因为年久失修而退出历史舞台。

『紫香乐京』(744年-745年)

要说日本大和王朝的迁都史当中,哪个首都最为短命,那或许该称作是紫香乐京。744年,因应大佛的兴建,圣武天皇下令将首都从兴建到一半的恭仁京迁往位于甲贺地区的紫香乐宫,便开启这座都城即度短暂的建设,而天皇也几乎还没在紫香乐定居太久,便动身前往难波京,因此紫香乐宫在历史上的地位几乎是微乎其微。


【紫香乐宫迹】

然而要说当时的紫香乐宫建设没有流传后世,那倒也是说不过去,紫香乐宫中所遗留下的建设,是身为古都观光客的我们绝对都知道的东西,那就是东大寺大佛。
当年圣武天皇的「大佛造立之诏」原本计划的地点便是在紫香乐宫的位置上,在营建之初,因为甲贺地区,东海地区频繁的地震,而导致朝廷判断此地或许并非合适的奠都地点,最终才转而回到平城京,回到平城京之后,圣武天皇便着手将原本发愿建造的大佛,以及东大寺工程,加紧在平城京的东侧进行,也就成为我们现今到奈良必定会去拜访的景点。


【紫香乐宫迹】

紫香乐宫所在之处位于现今的滋贺县甲贺市的信乐地区,该地区现在是一个非常迷你的小镇,过去国都紫香乐的名称已成为小镇上的风景,「紫香乐病院」「紫香乐宫迹车站」「紫香乐校」等设施名称在当地都还是可以看得到。而紫香乐宫作为过去曾经得都城,在此处也已经被神格化,成为能够让人去参拜的神社,在此地的居民,如果是土生土长,或许某种程度还是会对自己的土地当时作为国都保有一丝的荣耀感。


【紫香乐宫迹】神社

『长冈京』(784年-794年)

大和王朝的都城又再向北前进一步了,距离千年古都京都似乎也越来越近。西元784年,桓武天皇下令迁都,奈良时代末期也进入尾声,自此,天皇家再也没有回到古都奈良,而「长冈京」便是桓武天皇迈向平安京的前哨站。平城京虽然位于盆地,地理位置不差,但就水利而言不是特别便利,于是拥有宇治川,桂川,淀川三道河流汇集的长冈京进入了朝廷的眼帘。朝廷属意长冈京,看中的是它水路的便利性,利用水运可以将物资由南到北畅通无阻的运输,淀川可以把难波港边的渔获带到京城,而桂川和宇治川则能把京城的货物销往上游区域。在当时,京都的南边有一座巨大的池塘,被称作巨椋池,朝廷构想能够让巨椋池成为货运集货与发送的区域,类似天然的物流中心。

题外话是,这座巨椋池如今已经不在,现在宇治西侧被称作久御山的区域,便是当年巨椋池所在地,虽然池子不在,但是古地名却仍然良好地保存下来,如今在久御山一处的高速公路,其交流道名称就有巨椋IC的存在 (经常使用久御山交流道的人路过)。


【长冈宫迹】

长冈京在最初的规划上是要创建一个不亚于平安京的国都,在现址公园的介绍中可以看到长冈京当年极为辉煌的城市规划。长冈京的位置就在京都盆地的西南侧,现在被称作京都府长冈京市的区域,当年的都城空地几乎都已经被切割成许多民宅的市町,少数代表当时都城重点设施的空间被规划为公园。


【长冈宫迹】

长冈京迁都计划除了因应水路交通的发展以外,桓武天皇家摆脱旧朝廷势力也是其中一个被考量的点,根据家谱来看,桓武天皇其实是天智天皇体系的分支,然而直到桓武天皇以前,天皇家族与朝廷几乎都是由壬申之乱后夺权的天武天皇系人马把持,而当时的大臣藤原种继,便建议桓武天皇迁都,于是便有了离开平城京的计划。当然也有说法表示是藤原种继想借此脱离自己的反对势力,让自己在朝廷的权力能够申张,才建议天皇家迁都。
原帖地址: eth钱包官网下载


【长冈宫迹】朝堂院公园

平安京巡礼的篇章,我们有提到朝堂院是朝臣办公的地点,有点类似现在的行政院与周边各部会的概念,朝堂院的遗址如今被开辟为公园,而位于不远处的大极殿公园,也显示了当年辉煌的长冈京,其最高权力中枢就在此地。


【长冈宫迹】大极殿公园

然而天皇家在这座都城的时间并不长,在这里待了短短十年,桓武天皇便急着想要寻找新都的地点,而这个原因倒是特别有名,因为朝廷都相传长冈京「闹鬼」「遭到了早良亲王的诅咒」,这个早良亲王是谁,在桓武天皇年间,发生了其皇弟早良亲王的造反事件,最终桓武天皇将早良亲王幽闭,施以流放,而早良亲王在流放途中以抑郁的心情过世,在这之后,整个朝廷周边出现了大饥荒,以及疾病传染的问题,而桓武天皇的皇后,子嗣相继病逝,都让桓武天皇开始相信这个都市传说,那就是长冈京真的不吉利。于是最终,桓武天皇的迁都计划再次实施,以摆脱早良亲王在长冈京所施下的诅咒,于是乎,这个万众瞩目的平安京迁都正式到来,西元794年,平安迁都正式来临,所有平安京的建材全数从长冈京拆除后搬迁,这个历史中的长冈京消失在历史舞台,成为居民所谓「幻之都」,好像听过,却不知是否真实存在。


【长冈宫迹】朝堂院第四堂迹

西元1954年,西京高校的一名教师中山修一,与其学生袖冈正清发起了寻找长冈京的考察运动,1955年,大内里朝堂院的门迹就被挖掘出来,1962年,大极殿的痕迹也正是出土,自此再也没有人能否定这座权力都城长冈京的存在。而在考察中,也确知了长冈京的整个建设相较于难波京十分完整,几乎是完全将平城京的建材搬迁过来重建的城市。大和王朝史上倒数第二座巨型的国都,在20世纪末,完全展现在世人眼前。

『平安京』(791年 – 1185年, 平安时代结束, 皇室在京都直到1869年)

794年平安迁都,天皇家坐落于京都千年的态势正式成形,在平安京的篇章我们曾经走访平安京过去的遗址,虽然说平安京即代表现今的京都,但如果我们现在去观察京都的地图,要去理解过去的平安京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原因是在平安末期,平安京经历了大火,当年宏伟的城市格局几乎都已消失殆尽,而因为天皇家的式微,也导致皇室再也没有能力去兴建新的都城。


【平安京】平安京模型

平安末期,源氏武家抬头,天皇所居住的平安京内里遭遇大火,使得天皇家的居所转移到左京的土御门东洞院,在经历镰仓与幕府时期,土御门东洞院几乎成为历代天皇就任以及生活的场域,于是乎,这个区域便约定俗成,而后加以扩大改建,成为现今我们所看到的京都御所。当年的平安京中轴线所区分出的左京与右京,转成以左京为京城发展的中心,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京都市。


【平安京】大极殿遗址。

『福原京』(1180年)

福原京的出现代表了平安时代即将进入尾声,福原京位于兵库县神户市,是大和王朝所有都城当中最西边的一座,在当时,福原京所在的区域还是一座港口,名叫大轮田泊 (现在已经退到内陆),是由平安王朝当中把持政权的平氏家族所掌控的贸易港,1169年,平清盛太政大臣在此处建造「雪见御所」,作为自己居住的根据地,会用御所这个名称,可以想见当时平清盛已经将自己看作和天皇同等级的角色,雪见御所的该区是港边的平野地区。


【福原京纪念】福原京迁都纪念碑。

随后平清盛便开始以自己的意志主导福原京的建设案,这个构想的目的是想藉着大轮田泊港,与宋朝创建紧密的贸易,并且也彻底摆脱已经腐朽了数百年的平安京,这个构想遭遇到朝廷各方,包含自己平家的强大阻碍,但平清盛仍利用自己的权力进行此项计划,据史学家推测,平清盛有意在福原京创建强大的平氏幕府,从此架空天皇家形成新的政治中心。


【福原京迹】雪见御所遗址。

1180年,平清盛邀请今上天皇-安德天皇,以其前任与前前任天皇-高仓上皇与后白河法皇来到雪见御所居住,借此将自己的居所神格化为天皇的行宫,宣布天皇行幸福原,而后平清盛便计划在福原的周边兴建新京作为自家使用,称为和田京,概念上就是「天皇的福原京+平家的和田京」两座相邻城市,但因为整个福原周边的土地并不宽广,因此平清盛并没有将过去大和王朝那样辉煌的街坊式格局给搬来,而是在此地修筑了几座能够给皇室成员居住的宫殿,以及创建平清盛家族自行的居所,随后平清盛也游说当时摄政的高仓上皇迁居福原京,然而高仓上皇并没有想搬离平安京的想法,因此也仅在福原京设立了简单的离宫。

这个新京的构想最终并没有完全实践,当年的11月,平清盛将整修完成的福原京献给安德天皇,在平安京举行了一系列的新京祭拜活动,然而各地源氏的讨伐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平清盛在11月底宣布还都,带领三位天皇回到平安京,准备对反抗的源氏份子出手。随后就是历史上知名的「南都烧讨」事件,源平战争开始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随着1181年平清盛病逝,源平战争打了将近五年,到1184年源氏掌控朝廷,短暂出现在历史舞台的福原京又再次消失在记载当中。

1183年,源义仲大破平家军队,对平家势力赶尽杀绝,于是便放火烧毁整个福原京,以福原京为据点的平家成员只得向西边逃离,福原京从此消失在历史当中。


【福原京迹】神户凑山小学校。

福原京的遗迹最终在凑山小学校的腹地里被考察出土,这个史书记载如幻一般的福原京,终于被正史所承认。
而凑山小学校也在2015年因为生源不足的关系宣布废校,这个撑不起大和王朝的都城的土地,如今也只能在时代洪流当中继续转手。

以上,日本古都城的考察告一段落。
从国祚较长的飞鸟京,平城京,平安京到只短暂出现在历史的大津京,藤原京,恭仁京,到福原京,大概涵盖了大和王朝直到镰仓幕府以前的轨迹,作为一个追寻轨迹的旅人,如果后续还有考察计划的话,散落在各地的一些皇室成员离宫,或许会是下一阶段会去寻找的地景。

谢谢收看。

犹如上了一堂历史课,下次去奈良要好好看看这些城迹回味! 谢谢分享

引用: